首页
博客
理论工具
数据分析
spss分析
amos分析
python数据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回归与中介
论文写作
未分类
数据服务
关于我们
0
个人中心
我的订单
退出
登录
登录
注册
Get Started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讲述了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概括为: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 ,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 ,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1]。 提出者 F .W .泰勒 ### 科学管理理论作业管理 **为作业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在[泰勒]看来,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要工作适合于他,就都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他经过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别不是在智能,而是在意志上的差异。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作业而又努力工作的人,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是一些体力和智力超过常人的“超人”。 **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 采用科学的方法能够对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和作业环境等进行改进,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标准的作业条件。 **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 它包括三部分:①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4]”即工资标准。②差别计件工资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如果工人达到或超过定额,就按高的工资率付给报酬,通常是正常工资的125%,以表示鼓励;如果工人的生产没有达到定额,就将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资率付给,为正常工资的80%,并发给一张黄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进就将被解雇。③“把钱给人而不是职位”,即工资是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人的工作类别支付。这样做的目的是克服工人[磨洋工][5]的现象,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 **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传统的凭经验工作的方法**。 泰勒认为,劳动生产率不仅受工人的劳动态度、工作定额、作业方法和工资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管理人员组织、指挥的影响。为此,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 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其主要任务是: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制定定额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据。②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③拟订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④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 执行的职能由工作现场的工人和工长从事,他们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标准工具,从事实际的操作。泰勒把这种职能的分工作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职能工长制][6]** 这是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的。在泰勒看来,一位“全面”的工长应该具备九种品质:智能、专门的或者技术的知识、手脚灵巧和有力气、机智老练、有干劲、刚毅不屈、忠诚老实、判断力和一般常识、身体健康。要找到一个具备上述三种品质的人并不太困难,但要找到一个能具备上述七或八种品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使工长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还必须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细化,使一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 泰勒设计出8个职能工长,来代替原来的一个职能工长。这8个工长,4个(工作命令工长、工时成本工长、工作程序工长、纪律工长)在计划部门,4个(工作分派工长、速度工长、修理工长、检验工长)在车间。 **例外原则** 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比如有关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7]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例外原则是泰勒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它至今仍是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原则。 ### 科学管理理论心理革命 泰勒强调雇主和工人这两方面都必须来一次“精神”革命,并且认为这样做能够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因为它能使日趋对立的双方变得互相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出贡献。老板关心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工人关心是提高工资,改善生活。只有劳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各自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双方必须变互相指责、怀疑、对抗为互相信任和合作。 \[1\] ## 科学管理理论主要观点 1. 科学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代替传统管理的方法。 3. 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劳资双方在心理上和精神上来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 ## 科学管理理论基本特点 ### 科学管理理论实践性 泰勒认为管理实践先于[管理理论][12],是管理理论产生的源泉。作为一个实干家,他重视实践,希望从实际出发来改革企业管理,创建管理理论。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就是20多年的工厂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他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和[伯利恒钢铁公司][13]的工作,是他一生从事管理实践的重要时期,他的管理思想很大部分是对这一时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 科学管理理论科学性 泰勒把科学引入管理实践,用科学研究和方法代替纯粹的个人经验,把传统管理中的感性上升为理性。 管理学就是要发现组织活动中协调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合理地安排业务活动和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 ### 科学管理理论规范性 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14]、条例和原则上。他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化][15]、标准化的管理。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来制定标准和规章制度并据此规定和下达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来保证任务的完成。 ### 科学管理理论协调性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在科学管理的众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用和平代替斗争,用全心全意兄弟般的合作代替争吵和冲突,用向同一方向的努力代替背道而驰,用相互信任代替相互猜疑,双方成为朋友而不是对头。一种管理制度无论怎样好,都不应该硬性采用,[雇主][16]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同工人来往时,对他的各种成见都要考虑。 ### 科学管理理论效率性 提高生产效率是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管理][17]的目的就是要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工人的才干,使每个工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泰勒认为,生产效率的巨大增长是文明国家与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是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 ## 科学管理理论管理原则 ①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陈旧的凭[经验管理][20]的方法。 ②科学地挑选工人,然后进行训练、教育,发展他们的技能。 ③与工人合作,保证所有工作都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来进行。 ④在管理和工人之间,工作的分配和责任的分担几乎是均等的,[管理者][21]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背景 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完成了从[农业国][24]向工业国的转变,许多工厂发展成为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出现了巨型企业—铁路公司。在当时,这些大企业的管理还相当落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企业中劳动生产率的水平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成就和经济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为了继续发展[生产力][25],就必须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从1873年到190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5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3次都是从美国开始爆发的,每次危机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急剧下降,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猛增,劳资矛盾激化。为了提高抗危机的能力,大企业不断出现,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26],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为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理企业的员工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纷纷涌入美国,他们大多集中在沿海的工业城市,为美国的企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但这些移民大多来自农村,只会干体力活,无法适应大机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劳动力培养成适应工业生产需要的熟练工人。 4、**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阿克莱特][27]等人发明和使用了一些在当时是先进的机器,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亚当·斯密][28]在有关工作时间和工作方法问题上已经做了初步的考察,杜平、[巴比奇][29]等人又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巴比奇还提出了进行作业研究的“观察制造业的方法”;麦卡勒姆和普尔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控制进行了研究。汤和哈尔西对工资及收益的分配做了分析和实验。 ## 科学管理理论历史影响 ### 科学管理理论创新性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32]的基础。[现代管理科学][33]学派可以说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必然延伸, 对现代管理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首先采用实验方法确定管理问题, 开创实证式管理研究先河。 2. 开创单个或局部工作流程的分析, 为流程过程管理学奠定了基础。 3. 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的思想, 是[标准化管理][34]的创始人。 4. 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 使管理首次被视为一门可独立研究的科学。 5. 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 ### 科学管理理论局限性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是“[经济人][35]”。在泰勒和他的追随者看来,人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企业家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的目的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工资收入,只要使人获得经济利益,他就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这种人性假设是片面的,因为人的动机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动机,也有许多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动机。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诸项原则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科学管理的本意是应用[动作研究][36]和工时研究的方法来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和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但很多企业的工时研究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往往受到企业主和研究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由此确定的作业标准反映了企业主追求利润的意图,为工人确定的工资率也是不公正的。此外,泰勒主张的[职能工长制][37]和差别计件工资制,也没有得到广泛地应用。 3.泰勒对工会采取怀疑和排斥的态度。在他看来,工会的哲理和科学管理的哲理是水火不相容的,工会通过使工人和管理部门不和,加紧进行对抗和鼓励对抗,而科学管理则鼓励提倡利益的一致性。所以泰勒认为,如果工人参加工会,组织起来,就容易发生共谋怠工的情况。但实际上,在通过工时研究和动作研究来确定作业标准和定额以及工资时,如果没有工会的参与,很难建立起真正协调的劳资关系。 ##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案例 ### 科学管理理论搬铁块实验 1898年,[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40]从伯利恒钢铁厂开始他的实验。这个工厂的原材料是由一组记日工搬运的,工人每天挣1.15美元,这在当时是[标准工资][41],每天搬运的铁块重量有12~13吨,对工人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就是找工人谈话或者开除,有时也可以选拔一些较好的工人到车间里做等级工,并且可得到略高的工资。后来泰勒观察研究了75名工人,从中挑出了四个,又对这四个人进行了研究,调查了他们的背景、习惯和抱负,最后挑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这个人非常爱财并且很小气。泰勒要求这个人按照新的要求工作,每天给他3.85美元的报酬。通过仔细地研究,使其转换各种工作因素,来观察他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例如,有时工人弯腰搬运,有时他们又直腰搬运,后来他又观察了行走的速度,持握的位置和其他的变量。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试验,泰勒把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很好地搭配起来,工人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提高到47吨,同时并不会感到太疲劳。他也采用了[计件工资制][42],工人每天搬运量达到47吨后,工资也升到3.85美元。这样施密特开始工作后,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5吨,拿到了3.85美元的工资。于是其他工人也渐渐按照这种方法来搬运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很多。 ### 科学管理理论铁锹实验 1898年,泰勒在匹斯连钢铁公司发现以下现象。当时,不管铲取铁石还是搬运煤炭,都使用铁锹进行人工搬运,雇佣的搬运工动不动达五六百名。优秀的搬运工一般不愿使用公司发放的铁锹,宁愿使用个人拥有的铁锹。同时一个是基层干部要管理五六十名搬运工,且所涉及的作业范围又相当广泛。 在一次调查中,泰勒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3.5磅(约1.6千克)的煤粉,而铁矿石则可铲起38磅(约17千克)。为了获得一天最大的搬运量,泰勒开始着手研究每一锹最合理的铲取量。 泰勒找了两名优秀的搬运工用不同大小的铁锹做实验,每次都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最后发现:一锹铲取量为21.5镑(约10千克)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为最大。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在搬运铁矿石和煤粉时,最好使用不同的铁锹。此外,还展开生产计划,以改善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范围。进一步地,还设定了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对超过标准的员工,给予薪资以外的补贴,达不到标准的员工,则要进行作业分析,指导他们的作业方式,使他们也能达到标准。结果,在三年以后,原本要五六百名员工进行的作业,只要140名就可以完成,材料浪费也大大降低。
2023-03-25 22:04 by admin
107
0
热门文章
1
clashX 设置白名单,忽略本地hosts测试域名的代理设置。
2
验证性因子分析步骤以及应达到的标准
3
Spss详细图文教程——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步骤图解
4
信度效度分析的注意事项
5
MATLAB时代的七种开源替代方案